是也乎,( ̄▽ ̄) 10.1 大家都作了什么?
俺随领导们东京/三鹰/奈良/大阪逛了一周.除了吃,也体验了日本普通人的生活…一路都是 airbnb 约的民宿.也注意到儿童和成人得趣的模式不同:女儿7岁,纯熊孩子阶段中,嘦不在吃或玩,就立即感觉无聊,开始熊本行径了...只是,她感觉有趣的事儿,极其单纯:动画/游戏/扭蛋/贴纸--没了;而成人可以随时调用某个线索自娱自乐:景/物/人/标语/服饰…异国城市中任何一个细处都可以对比自身经历品味思考起来...当然,多数情况中国人都只是在刷微信朋友圈而已.所以,即使大千世界有趣之事儿无穷,但是能感知其中趣味却的确需要对应的经验储备,然而,经验的获得又必须付出对应的代价,可人实在天生懒骨头,很难主动走出"舒适区"体验/积累新经验.
究其原因是我们大脑生理结构决定的,长期记忆/经验/技能,是存储在神经元物理关联的空间关系中的,而形成新的空间关联,要反复用同一模型生物电刺激神经元生长才可能固化关联,这一固化过程至少两周.
所以,人脑倾向使用旧模式来工作,反感"痛苦"的新结构形成. 除非有技巧的引诱大脑忍受反复的锻炼…即,主动自习/主题学习/项目练习/同侪互助/正向反馈...吼俺: zoo.mquiet@gmail.com
公众号:GDG-ZhuHainn2699